内存回收
JavaScript有自动垃圾收集机制,垃圾收集器会每隔一段时间就执行一次释放操作,找出那些不再继续使用的值,然后释放其占用的内存。
垃圾回收算法
对垃圾回收算法来说,核心思想就是如何判断内存已经不再使用,常用垃圾回收算法有下面两种。
- 引用计数(现代浏览器不再使用)
- 标记清除(常用)
引用计数
引用计数算法定义“内存不再使用”的标准很简单,就是看一个对象是否有指向它的引用。如果没有其他对象指向它了,说明该对象已经不再需要了。
1 | // 创建一个对象person,他有两个指向属性age和name的引用 |
如果两个对象相互引用,尽管他们已不再使用,但是垃圾回收器不会进行回收,最终可能会导致内存泄露。
1 | function cycle() { |
对象o1
和o2
实际上已经不再需要了,但根据引用计数的原则,他们之间的相互引用依然存在,因此这部分内存不会被回收。所以现代浏览器不再使用这个算法。
标记清除
标记清除算法将不再使用的对象定义为“无法到达的对象”。即从根部(在JS中就是全局对象)出发定时扫描内存中的对象,凡是能从根部到达的对象,保留。那些从根部出发无法触及到的对象被标记为不再使用,稍后进行回收。
- 垃圾收集器会在运行的时候会给存储在内存中的所有变量都加上标记。
- 从根部出发将能触及到的对象的标记清除。
- 那些还存在标记的变量被视为准备删除的变量。
- 最后垃圾收集器会执行最后一步内存清除的工作,销毁那些带标记的值并回收它们所占用的内存空间。
避免内存泄漏
对象不使用设置为null
清理DOM元素引用
清理定时器
无意的全局变量
闭包